大单元
|
小单元
|
细目
|
要点
|
七
生
物
药
剂
与
药
代
动
力
学
|
(四)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应用
|
2.非线性药动学
|
(1)产生原因及临床影响
(2)米氏方程、参数及特点
(3)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与识别
|
3.统计矩分析
|
(1)统计矩分析的基本原理与特点
(2)零阶矩、一阶矩、平均滞留时间的临床意义
(3)统计矩分析估算药动学参数
|
(五)一般药物的给药方案设计及个体化给药
|
1.给药方案设计
|
(1)一般原则
(2)给药方案的设计:根据半衰期、平均稳态血药浓度、稳态血药浓度范围、最小稳态血药浓度设计方案
|
2.个体化给药
|
(1)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个体化
(2)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设计
|
3.治疗药物监测
|
(1)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和临床意义
(2)治疗药物监测的适用范围
|
(六)生物利用度研究与生物等效性评价
|
1.生物利用度
|
(1)生物利用度、绝对生物利用度、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及临床意义
(2)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
|
2.生物等效性
|
(1)生物等效性及研究方法
(2)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基本要求
(3)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
(4)生物等效性研究一般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原则
(5)生物等效性判断标准
|
八
药
物
对
机
体
的
作
用
|
(一)药物作用的两重性
|
1.药物的作用
|
(1)药物的作用、效应
(2)药物作用的特异性、选择性
|
2.药物的治疗作用
|
(1)对因治疗
(2)对症治疗
(3)补充替代治疗
|
3.药物的不良反应
|
不良反应的性质与分类
|
(二)药物作用的量-效和时-效规律与评价
|
1.药物的量-效关系
|
(1)药物的量-效关系与量-效关系曲线
(2)量反应与质反应
(3)最小有效量、效能、效价强度、ED50、LD50、治疗指数等的临床意义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