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业药师-药物分析(2014年) 基础学习班

课程讲义详情
字体:      打印: 省纸版>> 清晰版>> 自定义>> 答案:显示
第七章 体内药物分析法
第01讲 体内药物分析法
  考试要求:
体内药物分析法 (一)体内样品种类 1.血样 血样的采集与血浆和血清的制备
2.尿样 尿样的分类与采集和处理方法
3.唾液 唾液及其采集方法
(二)体内样品处理 体内样品处理的常用方法 (1)去除蛋白质法
(2)缀合物水解法
(3)萃取分离法
(4)化学衍生化法
(三)体内样品测定 1.体内样品测定的常用方法 免疫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
2.定量分析方法验证 特异性、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、精密度与准确度、定量下限、样品稳定性、提取回收率、质控样品与质量控制
3.应用 (1)治疗药物监测
(2)药代动力学
  药物的体内过程:
  
  治疗药物监测:以灵敏可靠的方法,检测病人在给药后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,并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,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,以避免用药剂量过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,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
第一节 体内样品种类

  
  体内样品的采集时间
目的 取样时间
确定、调整用药方案 用药稳态后
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用药稳态后
急性药物中毒诊断 用药后立即
药动学、药效学 给药前、给药后多时间点

  一、血样
  
  血清、血浆的区别
  加入抗凝剂后,全血离心制的血浆。不加抗凝剂,自然沉降后离心制的血清。
  采血后应尽快(一般不超过2h )分离出血浆、血清,再冰冻保存(-20℃)。
  
  二、尿液
  用于药物剂量回收、药物肾清除率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,以及药物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、类型和速率等的研究。
  PH:4.8-8.0
  1、尿液的分类
  
  2、尿液的采集
  测定尿液中药物浓度——自然排尿、时间尿
  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——自然排尿、各时间段全部尿液
  3、尿液的处理方法
  保存:低温保存,或加入防腐剂。
  处理:酸、酶水解

  三、唾液
  
  PH:6.2-7.6
  1、唾液的采集
  漱口后15min。
  2、唾液的处理方法
  保存:冷藏
  处理:去除泡沫,离心取上清液,加碱处理(分离黏蛋白)
  
第二节 体内样品处理

  一、体内样品处理的目的
  
  
  二、体内样品处理的常用方法

  
  1、去除蛋白质法
  去除蛋白质的意义——使结合型药物释放出来,得到较“干净”的提取液,消除对测定的干扰
  去除蛋白质的方法:
  蛋白质沉淀法
  加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脱水
  加入强酸生成不溶性盐
  加无机盐盐析
  蛋白分解法——蛋白水解酶(枯草菌溶素)
  2、缀合物水解法
  缀合物水解的意义——药物经二相代谢可以形成葡糖醛酸苷或硫酸酯缀合物,为了准确测定体内样品中药物的含量,首先需将缀合物水解释放出缀合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后,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测定。
  缀合物水解的方法:
  酸水解(HCl):简便、快速,但专一性差
  酶水解:β-葡萄糖醛酸苷酶、硫酸酯酶、两者混合酶,专属性高
  3、分离纯化与浓集法
  分离、纯化、浓集的意义——提高分析的特异性和灵敏度。
  常用方法:
  液-液萃取——选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
  溶剂提取的关键问题是——提取的选择性和提取率的重复性
  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主要有: 水相pH、提取溶剂、离子强度
  离子对萃取法
  固相萃取法——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
  固相萃取法
  利用柱色谱分离方法,将具有吸附、分配或离子交换性质的大比表面积吸附填料作为萃取剂填成小柱,以适宜溶剂淋洗活化后,将体内样品通过小柱,微量的待测成分被保留,而内源性干扰物质则大都不被保留而通过,用淋洗溶剂进一步洗去干扰物后,再用洗脱溶剂将药物洗脱收集,挥干溶剂后,用少量溶剂复溶进行分析。
  
  4、化学衍生化法
  ①衍生化目的
  增加组分的稳定性
  改善被测组分的色谱行为
  增加被测物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
  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
  ②衍生化方法
  GC——硅烷化、酰化、烷基化
  HPLC——荧胺、丹酰氯、邻苯二醛(柱前衍生化、柱后衍生化)
  手性衍生化法
  
第三节 体内样品测定

  一、常用测定方法
  灵敏度 专属性 适用范围
免疫分析法 ++++ ++ 临床药物监测
色谱分析法 +++ +++ 药代动力学

  二、定量分析方验证
  1、特异性
  内源性物质的干扰、代谢产物的干扰、同用药物的干扰
  要求:6个不同来源的空白体内样品色谱图、空白体内样品外加标准物质色谱图(注明浓度)及用药后的体内样品色谱图。
  (体外分析的专属性)
  2、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
  要求: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,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,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,不允许将线性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。随行空白体内样品,但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。(体外分析要求至少5个浓度)
  3、定量下限
  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。S/N应大于5。实际测定时,满足3~5个半衰期浓度,或Cmax1/10~1/20。至少5个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。
  (体外分析要求S/N=10)
  4、精密度与准确度
  样品选择:选择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。低浓度选择在定量下限3倍以内,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附近;中间选一个浓度。每一浓度每批至少测定5个样品
  精密度:批内精密度、批间精密度(不同天连续制备3个分析批)。用RSD表示,要求小于15%,在最低定量限附近小于20%。
  准确度:准确度用相对回收率表示。一般应在85%~115%范围内,在最低定量限附近应在80%~120%范围内。(体外分析要求95-105%)
  5、样品稳定性
  表示一种分析物在确定条件下,一定时间内在给定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。
  要求:根据具体情况,对含药生物样品(或储备液、样品处理液)在室温、冰冻或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。
  6、提取回收率
  分析过程的提取效率,能反映出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组分丢失的情况,是评价萃取方案优劣的指标之一。以样品提取和处理过程前后分析物含量百分比表示。
  要求:考察高、中、低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,其值一般低于100%(可能低至60%),但重要的是重现性好。
  7、质控样品
  在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待测药物所配制的样品,用于质量控制。
  8、质量控制
  应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完成之后开始测试未知样品,每个未知样品一般测定一次,必要时可进行复测。
  每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,并平行测定高、中、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。
  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小于15%。
  9、测试结果
  
  三、应用

  治疗药物监测——易中毒的药物
  药代动力学研究
  盐酸吗啡、磷酸可待因、硫酸庆大霉素体内、阿奇霉素
  历年考点
  体内样品的处理方法
  用于体内样品处理的方法有
  A.蛋白沉淀法
  B.缀合物水解法
  C.液-液萃取法
  D.固相萃取法
  E.化学衍生化法